想要財富自由且提早退休,應該是大部分打工人的夢想吧!至少對我而言,我個人是期望可以在 40 歲達到 FIRE 的境界,依靠打造出的投資組合以及被動收入來支付生活開銷,不再需要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但要達到這個境界,究竟需要多少錢?退休之後又可以花多少?每個人的生活所需不同,到底該如何打造一份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呢?
今天想要透過這篇文章,來分享我自己是如何規劃的。文章將會分成兩個面向,第一個部分是該如何估算退休後所需的金額,第二則是該如何規劃每年薪水漲幅、儲蓄率、以及預設投資報酬率。
提早退休第一步:退休需要多少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決定退休之後需要多少錢!很多人內心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而只是有一個模糊的觀念,但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無法遲遲退休。當你存到四千萬的時候,就會想著或許可以等到五千萬的時候,等到存到五千萬時,又會有不同的想法等等導致無限延後。
一般理財文章或是媒體總是會喊一個大概的數字,像是一千萬、三千萬等等。但實際上需要考慮到每個人的年齡、生活地點、生活模式等等不同的面向,算出的數字也會有所差異。
這邊介紹一個比較簡單的法則:4%法則
4%法則代表的是有一筆金額進行投資,並且每年從中提取 4% 的金額作為生活開銷,而剩餘的金額繼續進行投資,從而創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
因此,投資組合需要多少資本則可透過 每年預計花費 ÷ 4% 算出
但這一個法則要成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也就是 投資組合的投資報酬率 > 提出的比例(4%) ,資產才會有持續成長的空間。
以我個人來說,我預估每年會花費 100 萬,但保險起見,我以 3%進行估算,所以求得的金額為 3300萬元。但是這個 3300 萬是需要一直放在投資組合裡且不可過度提領的,因此我還額外準備了一筆緊急保底資金作為防火牆,最後取個整數預估以 4000 萬為目標去規劃我的退休計畫。
生活開銷方面如果退休之後預計搬到其他城市生活的讀者,可以參考這個網站進行估算。
提早退休第二步:該如何實現?
有了上一步算出的投資金額後,該怎麼規劃以及投資呢?想當然如果想要單純靠薪水在 40 歲前存到 4000 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以我 25 歲出社會來算,只有 15 年工作的時間,也就是平均年薪需要達到 266 萬!
那為什麼我會說 40 歲手握 4000 萬退休是一件可以發生的事情呢?
答案就是依靠複利以及不斷增加投入的本金來達成~
何謂複利?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複利是指將投資所獲得的利息或回報再投入到市場,以便未來能賺取更多的利息或回報。簡單來說,如果本金為 1000 塊,不論透過買賣價差或是利息收入賺得了 100 塊(10%報酬率),這時不把 100 塊花掉而是再度投入市場,且假定投資報酬率不變的前提下,下次能賺得 110 塊!
單從上面的案例上來看可能是個很小的數字,但如果本金放大到 10 萬更甚放大到 100 萬,且年份拉長,就更能顯現複利的威力了,以下表來做說明假設每年投入 30 萬元,且投資報酬率為 7% 的情況下把時間拉長20 年來看,把每年獲利再投入的藍線,與把獲利提出的紅線,隨著時間長遠差距也越來越明顯。
到了第20年的時候,從 30 萬*20 年的 60 萬到複利累計下的 1300 萬 兩者足足差了超過一倍!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好奇,就算是有複利的威力,也才 1300 萬啊,究竟要怎麼達到 4000 萬呢? 這時候就要依靠投入的本金增加了!
如下圖所示,隨著每年本金投入的增加,資產的曲線也會越陡峭:
隨著工作年資的加深,不論是透過跳槽加薪或是升遷,薪水都會有所上升,在保持開銷不變的情況下,儲蓄率就增加了,可以投入的金額也變多了。如果工作上表現良好,每年固定調薪 3% 的話,長期投資下來也會比原先單純複利的結果多出 300 萬!如果透過跳槽來快速漲薪每年增加 7% 的話,20 年下來甚至可以比原先複利的結果多出 1000 萬!
這邊也要介紹一下儲蓄率這個概念,儲蓄率 = 當年存下來的錢 ÷ 當年收入。儲蓄率越高,可以投入的金額也就越高,根據行政院統計,家庭儲蓄率平均而言是20%,因此如果沒有辦法透過加薪或跳槽達到收入增加的話,另一個增加投入本金的方法就是提高儲蓄率!不過再怎麼提高,畢竟還是有基本花銷在,因此年輕的時候還是更推薦借用跳槽的方式提升本金。
因此依照這個邏輯,已知目標為 4000 萬且想要以 40 歲退休為目標的前提之下,預設投資報酬率為 9% 的情況下,我就可以推估我每年需要投入的資金為多少,再除以儲蓄率就可以回推我當年需要拿得的薪水,並以此來跳槽談薪水,確保我每年的投資本金都能達到預期成長的金額!
以上就是我幫自己打造的提早退休投資計畫,如果想要獲得試算表的讀者,歡迎在下方留言。另外,如果想要了解我每週的投資操作,也可以到 IG 上追蹤我: @fireatforty
更多投資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投資風險與個別評估
本文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財務建議或推薦。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前,仔細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目標。作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應成為投資行動的唯一依據。過去的表現不代表未來結果,且沒有確保特定結果。讀者應自行進行研究,並諮詢金融專業人士,以作出明智的決策。作者和出版方對基於本文內容所做的投資損失或決策不承擔責任。
Disclaimer: Investment Risks and Individual Assessment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Investing involves risks, and readers are advised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own financial situation, risk tolerance, and objectives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author’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not be the sole basis for investment actions.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results, and there is no assurance of specific outcomes. Readers should conduct their own research and consult with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e author and publication are not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losses or decisions made based on the article’s content.